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0-10-29浏览:3457

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职业理想,勇于创新,敏于实践,敢于担当。

  2. 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类媒体的新闻、公关、广告等业务技能,扎实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产业和市场的调查、分析理论和方法,经培养具备入职和职业发展所需的个人能力,经培养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运营和管理协调能力。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主要为全日制。在学年限为3年。

三、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本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均由一名学术型指导老师,及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由业界资深从业人员和有实际从业经验的校外专家组成,以加强本培养单位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联系和交流。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

(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实用价值的论文、研究报告,鼓励参与申请科研项目,参与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或创业实践,以及参与省内外媒体的专业实践。

四、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传播、影视传播、数字传播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注重应用性、实务性。

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与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位课分为公共课与专业课两类;非学位课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

实行学分制,修读总学分为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必修课程9学分;非学位选修课程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学分。

  1. 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
    (一)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未在新闻与传播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必须保证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 ;已在新闻与传播各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不必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但应按实践教学的要求提交相关作品及其心得报告,实践教学考核的依据为所在实习单位开具的鉴定材料,及一份本人的实习报告。

实践教学具体要求:

  1. 实践教学必须完成下列成果之一(均要求第一作者):

120篇以上公开发表的报纸新闻作品(含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每篇字数不少于400字;(210篇被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新闻稿;(310个(部)被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作品;(41部被电视台播出的15分钟以上的纪录片;(520篇在专业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含各类新媒体平台)公开发表的新闻作品或10个短视频。

  1. 1条中提到的媒体均指县级以上专业新闻媒体,其他实践成果由学院组织专家鉴定和讨论,给予实习实践成绩评定。

3.所有完成成果均应通过学院组织的实践成果鉴定。

(二)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性学位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

1.学术性学位论文:本形式适用于所有专业方向。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践,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学术性学位论文须完成一篇25000字以上的学位论文。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社会应用价值。

2.调研报告:本形式适用于所有专业方向。研究生可以选择某一区域的受众群体,就其媒体使用和接触情况进行田野调查或问卷调查,要求有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访谈、第一手问卷数据,研究结论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调研报告的字数不少于20000字。

3.案例研究:本形式适用于影视传播和数字传播专业方向。要求研究生针对创新型媒体和媒体的创新性改革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要在充分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媒体的经验和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媒体未来改革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论文开题时间为第3学期,案例研究报告字数一般不低于20000字。

4.专业作品:本形式适用于影视传播方向与数字传播方向。影视传播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媒体实习期间,作为第一主创人完成一部不少于20分钟的音视频调查报道,或者作为第一主创人完成一部不少于30分钟的记录片。并能结合选题策划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0字以上的包含选题策划思路的作品研究报告。数字传播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媒体实习期间,作为第一主创人完成并发表一篇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深度报道(单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连续报道在5000字以上),并能结合报道的选题策划、报道手法和特色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0字以上的新闻业务研讨性论文。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贵州大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贵大学位﹝2011﹞12号)》执行。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培养环节,研究生外语合格,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并至少达到以下任意一项要求,可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在SCD/SCDW来源期刊数据库收录刊物上发表与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2)授权发明专利1件。(3)参加导师课题,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参加导师课题,成果入选省部级及以上智库(一项成果仅限一名学生使用)。(5)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身份提交论文并获奖。(6)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并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或荣誉表彰。

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鼓励调查报告、案例研究的论文形式。

通过答辩者,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教学方式

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

教师

备注

学位课(14学分)

公共课(5学分)

英语


10657M101

54

3

讲课



考试

校统一


教指委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0657M109

36

2

讲课



考试

专业课(9

新闻理论专题

Study of Journalism Theories

055200M20

36

2

讲课



考试

张波

所有方向

传播理论专题

Study of Communication Theories

055200M21

36

2

讲课



考试

张媛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055200M22

36

2

讲课



考试

唐娟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Media Industry Development Study

055200M23

36

2

讲课



考试

陈玥

非学位课(16学分)


必修课(9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0657M107/10657M108

18

1

讲课



考试


校统一



数字媒介专题

Digital Media Study

050301M13

36

2

讲课



考试

陈玥


所有方向


新闻史专题

News history study

055200M24

36

2

讲课



考试

吴妍

网络舆情研究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Study

055200M25

36

2

讲课



考试

杨波

数字传播方向核心课程

新媒体营销研究

New Media Marketin Study

055200M26

36

2

讲课/实践



考试

杨逐原

电视节目专题研究

Thematic Study of  TV Programs

055200M27

36

2

讲课/实践



考试

周湄

影视传播方向核心课程

影视编导艺术创作

Art Creation of Film&Television Directors

055200M28

36

2

讲课/实践



考试

贺祝平

民族传播实务

Ethnic Communication Practice

055200M29

36

2

讲课



考试

高焕静

民族传播方向核心课程

传播与社会研究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Study

050301M28

36

2

讲课



考试

翁泽仁

选修课(7

学科前沿讲座*

Lectures on academic frontiers

050100M01

18

1

讲课/讲座



考查

翁泽仁

所有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Broadcast Television Journalism

055200M30

36

2

讲课



考查

康瑞

电视新闻实务*

Television News

Practice

055200M31

36

2

讲课/实践



考查

康瑞

跨文化传播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y

055200M32

36

2

讲课



考查

付星星

广告传播研究*

Advertising Creativity and Planning

055200M33

36

2

讲课/实践



考查

张波

影视叙事

Film and TV Narrative

055200M34

36

2

讲课



考查

张军

新闻传播经典选读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lassics Books Study

055200M35

36

2

讲课



考查

聂萌

影视美学专题

Topic of Film and Television

055200M36

36

2

讲课



考查

李效文

融合新闻实务*

Convergence News Practic

055200M37

36

2

讲课/实践



考查

杨逐原

纪录片研究

Documentary Study

055200M38

36

2

讲课



考查

聂萌

深度报道专题

In-depth Report Topic

055200M39

36

2

讲课



考查

张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传播*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Communication

055200M40

36

2

讲课/实践



考查

黄初华

风险传播与社会管理

Risk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055200M41

36

2

讲课



考查

安志放

实践教学

4

分)


4

新闻系在配强、配足专业指导教师的基础上,联系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机构等单位开展学生专业实习。学生要在政府或社会团体与媒体机构等单位轮流进行专业实习实践,每个单位实习实践时间3个月左右,总共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实习实践结束,要撰写专业实习实践报告,并进行考核。

说明:1. 除英语外,1学分18学时,学分要求以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为准。

2.原培养方案中保留课程,课程编号不变,新增课程的课程编号由研究生院编写。

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主要阅读书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译林出版社,2011年。

2.盖伊·塔奇曼:《做新闻》,华夏出版社,2008年。

3.利文斯通:《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新华出版社,2006年。

4.·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年。

5.帕特森等:《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威廉·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2006年。

7.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0年。

8.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年。

9.迈克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华夏出版社,2003年。

10.哈里斯·华兹:《开拍啦:怎样制作电视节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11.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3.柯惠新、祝建华等编:《传播统计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新华出版社,1999年。

15.查尔斯·巴布科克:《云革命》,东方出版社,2011年。

1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17.张志安:《报道如何深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

18.约瑟夫·克拉珀:《大众传播的效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

19.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20.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商务印书馆,2012年。

21.文森特·莫斯可:《云端:动荡世界中的大数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22.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3.唐燕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24.卡罗尔·里奇,《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25.约翰·埃尔德里奇,《获取信息:新闻、真相与权力》新华出版社,2004年。

26.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7.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8.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等,《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新华出版社,2000年。

29.布兰特·休斯顿,莱恩·布卢兹斯等,《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30.谢丽尔·吉布斯等,《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新华出版社,2004年。

31.马克·克雷默,《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32.斯蒂芬·奎恩,《融合新闻报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3.珍妮特,柯罗茨,《融合新闻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34.西蒙,罗杰斯,《数据新闻大趋势,释放可视化报道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