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研究馆员樊志斌为我院师生举办:“百年红学的回顾与前瞻”讲座
2020年11月9日上午,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文学与传媒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0年第29期“文科讲坛”在人文楼103室举行,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研究馆员樊志斌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讲授了“百年红学的回顾与前瞻”。
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系主任赵永刚副教授主持,文学与传媒学院付星星副教授以及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100余人听取了讲座。
樊志斌老师以百年红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为导入,展现了红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方向、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为同学们学习、研究《红楼梦》打开了视野,并鼓励同学们在研究成果丰富的红学领域积极探索,进行多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研究。
樊志斌老师以我们为什么需要红学?什么是红学?红学包括什么?红学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等为导入。从学科性的角度区分红学与新红学,说明红学的由来与成立条件,并深入介绍了其内容与概念。并分析了红学与曹学的分歧,认为这是不同的学人在不同的方向对《红楼梦》进行解读,不应否定任何一方。
樊志斌老师从有关红学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红楼梦》的著作权、曹雪芹的祖籍以及其身份等等,详细介绍了研究红学的重要文物,证明二重证据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樊志斌老师还从红学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上评价,当下研究集中在作者和作品。对文本的细读和系读,才是研究立足的根本,应该回到历史现场,以旧视野新方法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作品的传播和接受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太过于注重西方引进的理论,不与文本结合,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樊志斌老师谈论如何回到(靠近)作者。在前面的研究方法中,樊志斌老师着重强调以“知人论世”的方法研究红学,而如何回归,便应从时代、家族、个人三个方面去研究,其中对个人的研究角度则应集中在时间段、地域空间、学识、风俗、交流、文物等方面。
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系主任赵永刚副教授对此次讲座总结道:红学研究必须严肃,不能掺杂太多的功利性。需要从文本入手,真正做到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提高文学研究素养。红学研究虽不乏大家,但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能人云亦云。
文字:魏梦 摄影:宋国富